• <kbd id="uogv2"></kbd>
    <ins id="uogv2"></ins>
    1. <ins id="uogv2"><acronym id="uogv2"></acronym></ins>
    2. <small id="uogv2"></small>
      1. <menuitem id="uogv2"></menuitem>

        智能汽車設計越來越“大膽”,制造工藝迎挑戰

           2022-11-29 蓋世汽車授權轉載79600
        核心提示:智能網聯時代,汽車功能正在被無限延展,設計師們的“腦洞”越來越大。我們看到,中控臺逐步被大屏覆蓋,車門開始流行無框,門把手逐步消失,連習以為常的B柱也被賦予了新的功能。然而,這些無限創意的設計背后,對

        智能網聯時代,汽車功能正在被無限延展,設計師們的“腦洞”越來越大。我們看到,中控臺逐步被大屏覆蓋,車門開始流行無框,門把手逐步消失,連習以為常的B柱也被賦予了新的功能。然而,這些無限創意的設計背后,對制造及加工工藝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滿足復雜且多變的功能設計,同步降低成本,成為行業面臨的一大課題。

         智能大趨勢下,汽車設計“無界化”

        近年來,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越來越高。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乘用車市場中L2級車輛滲透率為23.5%;2022上半年,L2級滲透率增長8.9個百分點,達32.4%。與傳統汽車消費時代不同,購買者對智能網聯車的體驗感、個性化提出了較高需求。在此背景下,為提升競爭力,車企開始在設計上拼創意。

        當中,比較典型的是車載屏的變化,從單屏到雙聯屏,再到三聯屏,從原來不超過10英寸,逐步擴大到15英寸甚至更大,如奔馳EQS搭載了56英寸的一體式連屏,其美觀度和智能性相對傳統車載屏完全是顛覆性的革新。

         圖片來源:梅賽德斯-奔馳

        除了尺寸變大外,屏幕的功能也被重新定義,已成為車機與司乘人員交互的重要紐帶,由原來導航、音樂播放等功能到現在直接可以三維呈現道路場景,置入諸多生活APP,觀看電影等。

        除大屏外,此前主要承載安全功能的B柱,而今設計和功能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如特斯拉在B柱上集成了攝像頭,藍牙,NFC 等。其中,NFC用于車輛解鎖、藍牙用于無線連接及通訊,攝像頭則用于輔助駕駛。特斯拉這一風向標式設計,目前正受到越來越多車企關注,據了解,部分車企已計劃在新車型上嘗試采用。

        智能汽車設計越來越“大膽”,制造工藝迎挑戰

        特斯拉 B 柱(圖片來源:特斯拉)

        總的來說,在電氣化、智能化大潮下,汽車設計越來越大膽和無界化,未來汽車究竟怎樣,似乎永遠沒有固定模式。

         “暢想式”設計下,制造工藝難度增加

        越來越多充滿想象力的設計,賦予汽車新的定義,同時豐富了消費者的用車生活。然而,從制造工藝上來說,設計的多樣化,內附功能越來越多,對于生產設備、工藝水平、材料等均提出了較高要求。

        以B柱功能集成為例,表面看似乎沒什么難度,其實組裝工藝非常復雜,包含涂膠、檢測、組裝、貼附等十幾種工藝,而每道工藝對細節要求亦非常高。

        國內知名智能制造及系統集成服務商中電科風華在接受蓋世汽車采訪時,圍繞當中工藝難度較大的“泡棉貼附”為例進行了闡述。

        “在B柱功能集成組裝過程中,需要把環狀軟泡棉貼附到B柱塑膠件曲面上。然而,泡棉較軟,不利于定位、搬運和成型,我們在設計中,對于泡棉特性,進行了針對性設計,加入了吸盤吸附,分段定位等方法,有效的解決了這些問題。”中電科風華相關負責人劉健告訴蓋世汽車。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B柱似乎沒什么值得深究的。然而,從上述中電科風華對B柱功能性的解讀中可以看出,隨著智能電動汽車的滲透率提升,尤其是向高端化發展,原本習以為常的部件屬性正在發生變化,背后的制造工藝的復雜程度也超出想象。

        除了B柱外,對于行業關注度較高的車載大屏目前存在的工藝難題,蓋世汽車采訪到了大陸集團、ADAYO華陽集團等企業車載顯示專家,認為主要呈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車載顯示屏尺寸越大,制造過程越復雜,對工藝的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車載顯示屏的不規則性相較于手機,電腦等規則屏,貼合對位難度大大提升。

        3、新產品需要更多新的工藝技術的導入,如光學粘合,背光組合以及涂膠等工藝交叉匹配,環環相扣直至成品組裝,這對每個工藝環節的質量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大屏幕功能愈加豐富,對生產工藝的軟件測試能力同樣也帶來更大挑戰,生產制造部門需要考慮用更精準的測量工具,更先進的測量方法確保產品質量,滿足客戶要求。

        整體來說,設計上的變化對于制造工藝不僅僅是挑戰,更是一場新的變革。這當中,對設備供應商、制造商的智能化水平和快速響應能力等提出了較高要求,同時也賦予其新的發展空間和機會。

         “幕后”設備商如何應對工藝挑戰?

        面對智能電動汽車上的多變設計,我們看到,不少身處“幕后”的傳統設備商和制造商緊跟趨勢,較早進行了布局。另有部分跨行裝備巨頭,也已開始利用在其他行業的經驗積淀加速賦能汽車產業。

        以上述所提及的中電科風華信息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該司成立于1998年,長期聚焦高端半導體顯示裝備國產化,并成功研發出國內首臺顯示面板智能切割生產線、全自動在線除泡設備等國際先進裝備,產品已批量應用于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康寧、華為、藍思科技、比亞迪等行業龍頭企業。

        近年來,該司在汽車產業不斷發力,利用其在顯示設備上的優勢助力解決汽車智能大屏諸多工藝難題。例如對于三聯屏貼合,中電科風華相關設備采用高精度運動控制系統,結合先進的光學對位系統,真空吸附系統,確保不傷油墨的情況下,保證異形屏幕在貼和過程中的對位精度要求以及重復精度,同時比單機大大提升UPH。

        智能汽車設計越來越“大膽”,制造工藝迎挑戰

         圖片來源:中電科風華三聯屏貼合實例

        智能汽車設計越來越“大膽”,制造工藝迎挑戰

        圖片來源:中電科風華三聯屏貼合組裝設備

        對于日漸流行的汽車B柱創新設計,中電科風華也推出了自動貼合組裝生產線,包括B柱泡棉貼附、全尺寸檢測、氣密性檢測等系列工藝,解決了目前行業在B柱設備方面關注的兩個核心問題:一是柔性泡棉在保證不形變的前提下進行組裝;二是整線實現自動化操作,大大降低人工干預,保證一致性,并且對于企業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生產效率。

        智能汽車設計越來越“大膽”,制造工藝迎挑戰

        圖片來源:中電科風華B柱組裝線實例

        “未來,中電科風華希望抓住行業發展趨勢,與越來越多的車企合作,協助客戶實現設計理念,推動國產汽車智能化發展進程。”中電科風華總經理吳洪坤指出。當然,中電科風華只是諸多設備商中的代表之一,面對中國車市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看到,國內整體智能制造和工藝水平也在飛速提升。也正因為此,設計上才會越來越“大膽”,未來出行才會無限可期。

         
        舉報 收藏 打賞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付款方式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營業執照  |  粵ICP備18059797號-1
        ×
         
        欧美大胆A视频

      2. <kbd id="uogv2"></kbd>
        <ins id="uogv2"></ins>
        1. <ins id="uogv2"><acronym id="uogv2"></acronym></ins>
        2. <small id="uogv2"></small>
          1. <menuitem id="uogv2"></menuitem>